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看层林尽染,观叶舞成景。八校再聚“首”,携手谱新篇。2024年10月16日至19日,全国部分大学附中教学协作体第31届年会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成功举办。本次年会以“注重思维品质培养,聚焦核心素养提升”为主题,共有数学、英语、化学、政治、体育五个学科开展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教育集团校长倪俊峰,附属高中副校长程谟臣、教务处副主任程云喜、数学组教师杨悦、尚巍、英语组教师刘磊、化学组教师刘亚京、政治组教师徐丽娜、体育组教师王琬云参加了此次年会。我校教师在本次年会上展示了精研细作的五节课,充分展现了附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特色,深受学生喜爱,并得到与会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化学组刘亚京
课堂回顾
刘亚京老师立足学科本源性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模型将微观的原子结构可视化。利用实验证据和基于证据的推理来构建和优化模型。首先,从科学史入手回顾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程,将原子模型的关注点集中在电子的运动特征上。接着,介绍研究原子结构的方法—原子光谱,整合了电子跃迁、基态激发态等相关概念,提高学习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开展卢瑟福模型优化和改进活动。学生结合实验证据、理论和材料分析,成功实现模型优化。在构造原理部分,刘老师依托大量的光谱学事实和材料,设置了关联性的学习任务,助力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整节课采用了宏观的整合方式组织教学,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和广度。

专家点评
刘老师的课设计立意高,凸显基于证据推理的模型建构,让学生基于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模型的建构理解构造原理等具体知识。本节课最大化的发挥了化学史的教育价值,从实验证据到理论发展,体现了学科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过程中向科学本源不断探索的科学家精神。整节课成在让学生知其然,胜在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设计有巧思,落实有方法。



教师视角
刘老师对教学内容做了大胆的整合,弱化了学生能自主学习和掌握的符号表征部分,强化了模型的推演过程,课堂生成性强。带领学生从发展的角度重走科学家的探索史,明确了如何从卢瑟福模型发展到玻尔模型,体会光谱学事实和量子力学在推动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强学生对图、表、文字信息的提取能力,培养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学生感言
本节课老师给我们创造了穿越的情景,让我们跟着科学家的足迹,去探索藏在原子结构里的秘密。同学们利用线索一步步去推演模型,整个过程是自由的、民主的、平等的。同学们不仅收获的是知识,同时体会到理论学习可以这样有趣,有体验感和成就感,激发了我们对原子结构的探索热情。
政治组徐丽娜
课堂回顾
徐丽娜老师的这节课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背景,围绕“以新中国之变透视发展观”的总议题阐释《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其中贯穿着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历史脉络,层层递进。议题一通过分析新中国之“新”概括新事物的特点以及发展的实质;议题二以新中国之“道”透视发展的趋势,通过新中国代替旧中国以及改革实质的讨论探究辩证否定观以及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议题三以新中国之“点”透视发展的状态,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量变和质变现象,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生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本节课将理论观点和国家发展有机融合,将个人发展与家国情怀有机融合,将历史视角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有机融合,设计巧妙、立意高远。

专家点评
这节课深刻体现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教师采用议题式的方式一例到底,突出学生在课堂交往中的主体地位,呈现了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真正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既有宏观叙事,又切入身边小事,充满浓浓的哲学味道。

教师视角
徐丽娜老师的这节课议题设置典型并具有很强的时政性,立意很高。问题设计科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课堂生成,善于抓住课堂思维的火花。教师富有亲和力,课堂民主和谐。本节课很好地达成了学科的核心素养。
学生感言
徐老师的这节课让我们如沐春风,接受了心灵的洗礼。课堂节奏紧凑,带领我们进行深度思考,层层递进,重难点突出。我们不仅深刻领会了发展的观点,更懂得用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社会变迁和人生得失。通过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思政课的深度和温度。
体育组王琬云
课堂回顾
王琬云老师的这节课通过奥运精神引入、学习提高和总结三个环节来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通过示范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手挑球的技术要领。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以便他们能够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探究中学习,又传承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示范讲解和巡查纠正动作的方法指导,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形成一个宽松有序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主动地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使技能得到提高和身心得到锻炼。

专家点评
专家1 胡永恒:
教师口令清楚,示范动作标准,语言亲切,与学生的相互沟通也十分充分,克服了异地上课无法全情掌握学生学情等问题。以奥运话题作为课堂导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感受体育精神,更能使学生快速进入体育学习的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语言提示,能够将教学重难点和动作要领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能够快速矫正自己的错误动作。示范时需要增加示范面,让学生全方位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和学生反馈,加深学生利用信息设备的学习深度。
专家2 韩冰:
“大处精心,小处精细”,教师善于跟学生互动,善于利用教具展开教学,整个教学环节推进得非常紧凑,是一节超优质示范课程。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各个环节的学情,设置关键性问题,让问题成为推动课堂发展的力量。

教师视角
教师在准备部分安排了持拍热身操,有效利用羽毛球拍进行学前热身,帮助学生提高球感,适应球拍,逐渐增加练习难度,学生的身体机能充分得到激活;热身活动中融合了羽毛球基本步伐与技术,起到了巩固练习的作用。课堂中还安排了合作学习,以赛代练,教师按运动能力将学生分成8人小组进行循环教学比赛以及2人一组教学比赛(抛球——发球),学生通过循环练习,练习密度满足课标要求,小组循环练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同组优秀学生动作不断调整自己的错误动作。在多人循环高远球接力赛中,每组5V5进行接力,每人只可以击打球一次,5人交替进行,这一环节学生参与感强,等待时间较短,团队比赛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感言
我觉得最后的接力对打环节让我很有成就感,这个环节中我可以把上课学到的正手击高远球的技巧全部运用起来,虽然会有失误打不到球,但是下次能打到就觉得很有成就感,感觉自己学到了知识也有了进步。一个同学抛球让我来击球的那个训练,我总是打不到球,可能因为两个人配合不太好,还有击完高远球上步挑球的时候,连贯性不太好,导致失误。我觉得强度偏高了一些,再加上一些动作因为我本人协调性不是特别强,所以做起来会比较有挑战性,也比较锻炼我自己的体育能力与基础的体育素质。对于以后的体育课,我期待能更加自由一些,能让两个人直接进行对打,可能这也需要再学习一些新的技术,能让两个人直接进行对战。
数学组 尚巍
课堂回顾
对于本节课内容,尚巍老师通过强调对公式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利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能力。本节课重点分析了两种算法思想:利用定义的算法,利用平面向量的算法。首先,尚巍老师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做一个设计师,引出点到直线距离的问题,对于此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接下来尚老师带领同学们对每个方法进行分析,探索让学生充分体会不断优化运算的便捷,最后对特殊情况进行严格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课堂上学生思维敏捷活跃,尚老师积极调动课堂氛围,很好地突破了教学和知识上的难点。

专家点评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尚巍老师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一课中,采用实际情境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尚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主发现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整堂课节奏紧凑,氛围活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知识。

教师反馈
尚老师以一个生动的实际问题为起点,自然而然地将其转化为数学中的点到直线距离问题。课程难度循序渐进,从基础概念出发,深入探讨了点到任意直线距离的求解方法。通过引入向量的概念,学生从直观的几何图形感知出发,逐步迈向更为抽象的数学计算,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数学思维的演变。课堂上,几何图形的直观演示与代数公式的精确推导紧密结合,不仅生动揭示了几何与代数之间的深刻联系,还有效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洞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感言
这节课带给我的收获颇多,首先是代数与几何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拓宽了我们的解题思路;再者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思路对我们把握数学学习的方向提供指导;特别是整体代换、设而不求的优化技巧和巧用向量工具处理解析几何的策略,对我们的解题极具启发性。总体来看,尚老师的课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推动思维,激发探索;精华满满,硕果累累。
外语组 刘磊
课堂回顾
刘磊老师用时事热点与奥运会明星潘展乐作为开场,让学生“秀肌肉”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引出体育生活的话题。他用问答的形式在情境中让学生理解记忆词汇,并且要求学生在短文写作中运用词汇,加深了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参与感强。接着,刘磊老师在复习分析课文中让学生练习在阅读中找细节信息,这是本单元的重点,把握得很准确。在寻找信息过程中,利用学案完成词汇练习,突出词汇课主题。在展示环节,学生通过做海报的形式进行展示,创意十足,展示了学生词汇成果以及海报的设计。最后环节,刘磊老师亲身示范带领学生做搏击操,形式新颖、突出运动主题,实现了本节课的德育目的:生命在于运动。

专家点评
辽宁师大附中的刘磊老师上课状态自然、自信,富有极强的感染力。他以时事热点导入,并设计了“秀肌肉”的创意活动,能很快调动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层层建立和加深学生对主题词汇的理解,此外在教材之外还重点补充了与单元话题密切相关的内容,做了充分的语言支撑,旨在发展学生语言知识,并提高学生对体育词块的认知和应用;在展示环节,刘老师通过做海报的形式进行输出活动,颇具创意;最后环节,刘磊老师亲身带领学生做搏击操,实现本节课德育目的,强化和践行了体育运动精神。

教师视角
刘老师的课程设计环环相扣,情境设置与任务链交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大量与体育健身紧密相关的词汇。他不仅巩固了第一课时的内容,还进一步拓展了词汇量,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通过介绍跑步的益处和健身注意事项,刘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健康生活方式,使课堂内容更贴近生活实际。

学生感言
刘磊老师的课太有趣啦!从奥运会明星潘展乐开场就深深吸引了我,通过“秀肌肉”,让我瞬间充满兴趣。在课上,通过问答学词汇、短文用词汇,让我牢牢记住了那些知识。做海报展示成果很有成就感,最后的搏击操更是让我感受到运动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