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在我心中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题记
古国悠悠五千年,最爱繁华大唐,最羡风流魏晋,但最难以忘怀的,还是那段带有历史余温的,刀光剑影的时代。
1884年,法国舰队的舰首主力炮对准了中国舰队孱弱的舰尾,打响了中国近代海军的第一场海战——马尾海战。这是一场何等惨烈的战役,十一艘舰船被悉数击沉。可我仍然记得,在“福星”舰被三艘敌舰围攻的情况下,陈英却毅然大喊:“大丈夫食君之禄,当以死报!”随即他指挥所有舰船火力猛击敌舰,最终自己也以身殉国在瞭望台上。这些兵士就如同飞蛾扑火,虽无济于事,但这视死如归的气势与魄力无人敢忘。
1937年,淞沪会战的第二天,空战拉开序幕,中国的飞行员高志航,打破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但令人扬眉吐气的胜利只是短暂的,11月28日高志航连同14架飞机淹没在火海中,时年仅30岁。不仅仅高志航,还有许许多多牺牲在空战的飞行员,他们大多处于风华正茂的年纪,但却在某个平常的日子里一去不复返。有句评论这样说:机器是死的,人却是活的。子弹是冷的,血却是热的。我想,一颗颗赤诚的爱国者的心是永远不会停止跳动的,永远热血沸腾。
1949年,伟大的新中国终于屹立在东方,这个民族曾在战争的缝隙里艰难地生存,在满地的狼藉中顽强地成长。走近她,你可以看到砖石上灼痕斑斑,似乎还能听到战场上厮杀的声音。就是这样的新中国,扛起了历史的重任,爆炸了她的第一枚原子弹、发射了她的第一颗卫星,强有力地捍卫着尊严和地位。
1984年,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在西昌发射基地腾空而起。在人们雀跃欢呼时,我们不能忘记是他们在这个近似原始的生存环境中,从事着神圣而伟大的职业,奉献着他们的青春和汗水,热血和生命,铸造了一座举世闻名的航天港。一位叫余福良的专家,为了确保“亚星”发射成功,没白天黑夜的连续攻关,等他发觉身体出现问题时,已是肠癌晚期。诚然,发射场不是战场,但同样有着看不见的牺牲与死亡。然而,这一切的困难都阻挡不了人们迈向远方的步伐。《飞向太空港》的作者李鸣生说:”近三四百年来,中国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东西,这是事实,但我们毕竟还有一样东西没有失去,那就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及重新选择机会和再次争取腾飞的权力!”我想,这正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品格,正是岁月的遗珠。
曾经,有一个名为“中国”的红衣女子,她走过江南的十里石巷,走过战场的弥漫硝烟,走过山川的沟沟壑壑,她捧起脚边的一抔黄土,隐隐听见一律悠长的声音在心中回荡,那是祖国母亲的声音,祖国就在我心中。
佟鑫